服務熱線
400-115-2002
上周,筆者在中國陶瓷網微信公眾號上發(fā)了一篇題為《瓷磚鋪完需要灑水養(yǎng)護嗎?抖音評論區(qū)吵得炸開鍋了!》的文章。
大家可能沒有看過這篇文章,筆者再次介紹一下自己的身份——一名來自某個瓷磚品牌市場部的策劃獅,但對瓷磚鋪貼問題一知半解。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借過中國陶瓷網的平臺搞清楚瓷磚鋪完后到底需不需要灑水,沒想到舊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來了。
在《瓷磚鋪完需要灑水養(yǎng)護嗎?抖音評論區(qū)吵得炸開鍋了!》一文中,筆者引用了一段從網上找來的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
灑水養(yǎng)護的是瓷磚下面的水泥沙子,讓它們與瓷磚充分的粘接?,F(xiàn)在瓷磚的鋪貼方法都是運用的干貼法,也就是只是在瓷磚下邊有一層濕水泥,下邊的基層都是水泥沙子的干灰,這種做法現(xiàn)在很流行,是因為這樣能避免瓷磚產生空鼓。而之前瓷磚的鋪法是濕鋪法,把水泥沙子弄得很濕,在這種面上再直接鋪貼瓷磚,導致的結果就是瓷磚很容易空鼓,而且不好避免。
不料,有人在筆者這篇文章的留言區(qū)這樣說:
鋪瓷磚“一定要濕式鋪貼才行,如果家庭裝修用干式鋪貼你就等著后悔吧”,干鋪法“唯一的好處就是鋪貼快,但以后肯定會空鼓”。干鋪法“只適合工程類的裝修,不能用在家裝里面”,一般在瓷磚企業(yè)總部展廳或終端門店才會采用;濕鋪法很少會產生空鼓現(xiàn)象,但鋪起來會比較慢,適用于家裝。
看了這位很有專業(yè)經驗的粉絲的留言,筆者雖然覺得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更加糊涂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留言中的觀點與筆者之前的認知完全不同。
印象中,很多年前筆者還曾經為自己所在的品牌寫過一篇瓷磚干鋪好還是濕鋪好的科普文。當然,沒有瓷磚鋪貼經驗的筆者只能以從網上借鑒一些“經驗”的辦法拼湊出一篇文章。跟很多在網上一搜一大把的類似文章大同小異,那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1.什么是濕鋪法?
就是將水泥和沙子按一定比例(1:5)加多一點水攪拌均勻成又軟又濕的水泥砂漿,然后再在瓷磚的背面涂上一層素水泥,直接貼在鋪平的水泥砂漿上就可以了。
優(yōu)點:操作簡單,施工價格便宜,厚度薄,節(jié)省空間(地面厚度)。
缺點:因濕鋪水分過多,凝固的時候,水蒸氣蒸發(fā)很容易產生氣泡,容易造成空鼓。
適用于:墻面瓷磚(內墻磚)或小尺寸的地磚鋪設,如廚房、衛(wèi)生間等。
2.什么是干鋪法?
就是首先給干凈的地基表面澆水濕潤;接著將干性水泥進行1:3的水泥砂漿配比后,把瓷磚放置在砂漿上用膠皮錘振實;最后,取下地面磚澆抹水泥漿,放實壓平即可。
優(yōu)點:地面平整,不易變形,能有效避免地磚在鋪貼過程中出現(xiàn)氣泡、空鼓等現(xiàn)象。
缺點:操作復雜,技術含量較高,成本較高。其注意事項為,鋪貼時一定要注意保持地面的濕潤度,必須澆上足夠多的。
適用于:地面大尺寸瓷磚的鋪貼,如客廳、臥室。
3.干鋪法和濕鋪法的區(qū)別?
從平整度來看:用干鋪法鋪的瓷磚比濕鋪法鋪的瓷磚要更平整。干鋪的瓷磚一旦調整好后,就不會輕易滑動;而濕鋪的瓷磚,因砂漿內水分過多,調整好瓷磚后,很有可能被移動。
從空鼓現(xiàn)象來看:干鋪砂漿內部水分少,不容易產生空鼓;濕鋪則相反。
從基層要求來看:在瓷磚鋪貼前,干鋪法對基層的要求比濕鋪法高。因為采用干鋪法貼瓷磚,如果砂漿水分少,基層不充分濕潤,就會大量吸收砂漿里的水分,從而使砂漿與基層粘結不牢固,影響最終鋪貼效果。
從地面厚度來看:采用干鋪法貼瓷磚,砂漿厚度比較大(3-4cm);濕鋪法則是直接拿水泥抹在瓷磚后面,然后直接鋪在地面,能降低地面厚度。別小看這點厚度,其實它和吊頂與不吊頂?shù)捏w驗效果是相似的。
顯而易見,筆者的觀點——當然說很多磚家的觀點可能更為準確,是更傾向于干鋪法的。
但是,這幾天,筆者又上網查了很多磚家寫的文章,總結出一點:
墻磚只能濕鋪;地磚既可以干鋪又可以濕鋪,但特別大尺寸的地磚最好采用干鋪法。干鋪法比濕鋪法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干鋪法比濕鋪法更能降低空鼓率?那就不一定,關鍵看操作者手藝如何。如果地面基層不平整,采用濕鋪法就容易使得鑲貼時砂漿厚薄不勻。
網上偽磚家很多,中國陶瓷網微信公眾號的粉絲中真磚家也很多,所以筆者對自己的這點瓷磚鋪貼小經驗信心相當不足。然而,還是希望各位磚家多多拍磚,在留言區(qū)提出真知灼見。
最后,再呼吁一下行業(yè):
希望各瓷磚品牌不要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扎實做實做細做做好對消費者的服務,與那些奮斗在一線、真正看得懂瓷磚鋪貼的經銷商和真正會鋪貼瓷磚的裝修師傅攜起手來,多原創(chuàng)一些關于瓷磚鋪貼的內容并廣泛傳播。而不能只讓筆者這種只會紙上談兵的搬磚人去網上抄襲類似的內容,這是沒有什么說服力并且經不起實踐檢驗的。
(作 者:搬磚哥)
- END -
您可能喜歡:
繼續(xù)閱讀與本文標簽相同的文章: